• 旅遊,  突尼西亞行

    【2016突尼西亞行】行前準備篇

    ※本篇是主要是給背包客的攻略,想參加團體旅遊的人請搜尋「星球旅遊」喔!

    籌備多時的突尼西亞旅行結束了,應友人要求開始撰寫相關的資訊,旅途上的心情遊記目前已授權給關鍵評論網《一個人的突尼西亞》的標題開始連載(當初沒想到會有編輯來詢問,所以遊記的心情很赤裸裸…..XD),所以為了區隔,BLOG的連載會以比較偏資訊和文學的方式撰寫。

    我的日期是2016/10/12~2016/11/10,約一個月,雖然旅遊書上說這是適合觀光的季節,但實際上我旅行時,除了觀光化到極致的藍白小鎮外,幾乎大部分景點都人很少,甚至沒人(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興趣比較冷門),應該不是什麼旅遊旺季。

    這一個月,除了其中四天運氣好有找到旅伴一起前往撒哈拉,其餘時間我都是獨自旅行,所以以下的內容也算是給想要去突尼西亞的女性一個方向,不是性別歧視,可是女性在這裡旅遊雖不至於危險,但確實多了許多不便。

    順帶一提,我認為旅行是用眼睛而不是網路,向來堅持不用3G網路,到突尼西亞時我攜帶只能使用WIFI的平板與一台智障手機,我全程都是靠旅館的WIFI與家人聯繫。

  • 文章翻譯,  羅馬,  羅馬研究

    【翻譯】羅馬精神(上)

    AAEAAQAAAAAAAAWeAAAAJDViYmZiZDA0LWVhZGItNGZlNy1iMzg5LTQ0Y2ExMzg4NDVjNQ

     

    tu regere imperio populos, Romane, memento
    (hae tibi erunt artes), pacique imponere morem,
    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

    羅馬人,記住,你應當用你的權威統治萬國,這將是你的專長,你應當確立和平的秩序,對臣服的人要寬大,對傲慢的人,通過戰爭征服他們。

    ──埃涅阿斯紀

     

    原文來自:Roman virtues 羅馬人的德行
    http://www.novaroma.org/nr/Roman_virtues

     

    Virtus,德行,最初在拉丁文裡,指的是「像個男人般的樣子」,後來延伸成「一個公民的德行」。

    在羅馬公共事務的領域中,Virtus是指具有「像男子般的參與公共事務態度」。眾多代代相傳的Virtus,或可稱做mores maiorum(祖制習俗),是構成整個羅馬傳統價值觀的文化,也是羅馬引以為傲,足以統御地中海世界的特質。

    其實古羅馬並沒有什麼成文法條或是教科書條列這些德行,羅馬人並不是個會在國家教育上多所干涉的民族,由於羅馬的學校很晚才出現,加上父權的強大,對於品行的教導,大多是讓年輕人跟在長輩身邊,模仿父輩的言行舉止,讓這些品行以一種傳統而不容踰越的方式傳承下來。

    而不同時代,對品行的要求也並不一致,這些對德行的想法大多數散見在各羅馬文人史家的作品之中,例如西塞羅雖然有提羅馬人的德行,僅有做四個簡單的分類,故以下的各種德行都是後人依據史料整理而成。

     

    原文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個人的德行,一個是公眾的德行,考慮到資料蒐集複雜,故拆成兩篇翻譯。

    由於這些拉丁字非常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翻譯,分類又非常細膩以至於很難區別,有的甚至連英文都很難找到對應辭,故非常需要註釋,我在己力許可盡可能補充資料,但個人能力有限,若有謬誤之處,還請留言或來信指教。

     

    Personal virtues
    個人的德性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of life to which every citizen (and, ideally, everyone else) should aspire. They are the heart of the Via Romana — the Roman Way — and are thought to be those qualities which gave the Roman Republic the moral strength to conquer and civilize the world. Today, they are the rods against which we can measure our own behavior and character, and we can striv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them in our everyday lives.
    下述這些品行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具去追求的(理想上,是所有人),這些是羅馬精神的核心,給予羅馬共和國強韌的品行去征服與教化整個世界。
    今日,這能做為我們衡量個人行為的標竿,並更清楚地理解這些品行,應用在生活之中。

  • 文章翻譯,  羅馬

    【翻譯】大西庇阿略傳

    Pompeo_Batoni_-_Continenza_di_Scipione_(c.1771)

    原文來自:http://www.historynet.com/romes-craftiest-general-scipio-africanus.htm

    因為翻譯引進先後的關係,中文世界恐熟悉漢尼拔甚過於大西庇阿,漢尼拔高超戰術的運用,與他的攻打羅馬的壯志未酬,讓中文世界對其深有惋惜之感,但做為打敗「羅馬的恐懼」的大西庇阿,卻在中文世界較少人知。

    大西庇阿,全名普布利烏斯‧科爾涅留斯‧西庇阿‧亞非利加努斯(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約出生於公元前236年,出身貴族,自20幾歲領軍後全無敗績,為陷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泥淖的羅馬找到新的出路,並打敗了漢尼拔,徹底改變地中海世界的勢力平衡,在羅馬史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他所出身的家族名將輩出,現今義大利的國歌,第一段就有提到西庇阿家族,可是說是羅馬武力的象徵:

    義大利眾兄弟,看祖國正奮起,
    已戴好西庇阿古頭盔、英雄帽。


    如果不是大西庇阿,羅馬在布匿戰爭中可能會多浪費許多年,這個不受禮法制度約束的年輕人,帶有一種神祕的宗教氣質,讓人覺得他深受神靈眷顧,實際上卻有著超乎理性的冷靜頭腦,謹慎規劃,大膽行事,他有高貴的血統,一生的摯友卻是個平民;他有超凡的魅力,不論敵人或盟友都為其折服,就連不太喜歡西庇阿處處挑戰體制的蒙森(雖然我覺得他除了凱撒誰也不喜歡XD),也替他下了這樣的評註:

    他對於自己的偉大非常自信,以致不知有嫉妒或仇恨,恭而有禮承認他人功績,慈悲地原諒他人過失,他是個絕好的軍官,爐火純青的外交家,而不帶這兩種職業使人生厭的特色,他把希臘文化與羅馬最完滿的民族感合而為一,言談既見才氣,舉止風流──所以士兵、婦女、本國人和西班牙人、元老院的政敵和比他偉大的迦太基敵人,對於普布利烏斯‧西庇阿無不心悅臣服。

    一篇短短的文章可能無法一展其人魅力,也許他軍事知名度不如漢尼拔,政治才華不如凱撒,但他高貴而特出的人格特質,仍讓六百多年後的羅馬史家,抱持著尊敬的心情在史書上寫下:在他及他其後的年代裡,在全體羅馬人中,他都是數一數二的。
     

    *由於個人能力不足,翻錯誤譯在所難免,還請各位多多鞭斥。

    Rome’s Craftiest General: Scipio Africanus
    羅馬的狡黠將軍─西庇阿‧亞非利加努斯

     

    (譯者加註)前情題要:公元前二世紀,正在崛起的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勢爭奪地中海的掌控權,勢同水火的兩大強國處於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為了完成父親對羅馬復仇的遺願,漢尼拔率領軍團從西班牙出發,穿過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而當時僅17歲的西庇阿,則依照羅馬貴的傳統,跟著家族親人前往戰場,原本以為只是單純跟著戰無不勝的羅馬軍團實習,沒想到西庇阿面對的是滿壞復仇之火的天才將領……
     

  • 網路相關

    美安網路中心WebCenters使用心得分析

    大概半年前就想寫這篇了,不過因為種種因素,等到從前公司離職後才想說寫一下做個紀念也好,畢竟當初在搜尋產品心得時竟然沒有找到甚麼資料,讓我在簽約前百般為難,所以現在才希望能夠將心得分享給許多人,也許內容不一定100%正確,但至少提供一個參考。

    順帶一提,我寫這篇完全沒有任何紅利,要是有人想匯給我也可以啦(喂

    以下有幾點想先聲明

    • 本篇跟傳直銷完全無關,盡量專注於討論網路中心這項產品
    • 我不是美安相關產業的人,也別拉攏我加入,本人個性不適合當業務也不想創業。
    • 原網站已收掉(跟網路中心無關,是公司財務問題),請不要看標題就視為成功案例XD
    • 個人心得,難以完全中立,請見諒。
    • 寫完文章後,網路中心管理權已離開我手中,如有細節想詢問,歡迎來信或留言,但可能無法事事詳答。
  • 法語,  語言學習

    歐美亞法語─學習心得分享

    這篇是上篇文章「天肯法語─學習心得分享」的後續,給想來歐美亞上法語的人做個參考。

    因為不能中斷對法語的學習,所以百般斟酌下,又回到當初學西班牙語的歐美亞(我西語有上到高級班結束),回去問課的時候櫃台小馬哥還記得我真是讓人痛哭流涕。由於本人對自己程度頗有自知之明,不太想插中級班,看到有合適時間的初二班就直接卡位了,老師我向來都是隨遇而安,這個班老師是Thomas,因為是初級班,所以同學彼此間也蠻生疏的,班上大約有12~14個同學(沒當眾點過名很不確定到底有多少人),接近滿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