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翻譯,  羅馬

    【翻譯】一窺羅馬萬神殿

    原文譯自http://www.monolithic.org/stories/the-pantheon-rome-126-ad
    討論關於萬神殿的特色與建築方式。

    譯註:我個人認為這篇不算是太嚴謹的文章,有小歷史錯誤、專有名詞錯誤和誤植,二是他很多內容是把別人網站複製貼上,但其來源在第一手文獻資料可能沒有,或是是別的呈現形式,但整體來說對萬神殿的描述無啥偏頗。

    該篇工程名詞頗多,一個簡單的英文單字到工程學中完全變了樣,查了不少資料才勉強知道是甚麼施工技法,翻完這篇後確實有助於羅馬建築技術的理解就是了。

    最後,本人英文極差,若有譯錯之處還請狠狠地指正。

     

    The Pantheon – Rome – 126 AD
    Freda Parker

     

    A temple to all gods
    獻給諸神的殿堂

     

    Michelangelo (1475-1564) looked at everything with an artist’s critical eye, and he was not easily impressed. But when Michelangelo first saw the Pantheon in the early 1500s, he proclaimed it of “angelic and not human design.” Surprisingly, at that point, this classic Roman temple, converted into a Christian church, was already more than 1350 years old.

    What’s even more surprising is that the Pantheon, in the splendor Michelangelo admired, still stands today – another 500 years after he saw it.

    米開朗基羅(1475-1564)總是用藝術家批評的眼光審視一切,且不輕易感動,但米開朗基羅在 1500年早期見到萬神殿時,他宣稱這是:「天使所成,而非人為的設計」,而在此時,這座古羅馬神廟已經被轉成基督教堂超過1350年了。

    更驚人的是,萬神殿那令米開朗基羅驚嘆的光彩,在他500年後依然可見。

  • 文章翻譯,  羅馬

    【翻譯】笑看古羅馬

    原文來自http://www.newstatesman.com/culture/2014/06/mary-beard-humour-ancient-rome-was-matter-life-and-deat
    是篇討論羅馬人幽默感的文章,節錄很多很好笑的羅馬搞笑言談,也討論了一些政治上的「笑」點,是篇值得一看的好文。

    本文作者為Mary Beard,是頗富盛名的學者,出過諸多關於古典時期的書籍,在台灣有出版的中譯本為《羅馬大競技場的故事》,她的部落格有許多有趣的文章:http://timesonline.typepad.com/dons_life/
    此文是她所出版的《Laughter in Ancient Rome ― On Joking, Tickling, and Cracking Up》一書的節選。

     

    譯註:標準的全部的字都看的懂,但湊在一起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文章,所以可能會翻譯很多錯,還請大家幫忙指正<(_ _)>
    文中使用非常多英國時事梗,查梗查到吐血,關於羅馬的部分有些史料在書上看過,也是一樣能盡量幫大家補充就盡量補充。

     

    Mary Beard: humour in ancient Rome wa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幽默在古羅馬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It has always been bad for your public image to laugh in the wrong way or to crack jokes about the wrong targets, not least in the presence of Caligula…
    用錯誤的方式大笑,或開錯玩笑可能會危害你的公眾形象,尤其是在卡利古拉的時代……

    One evening at a palace dinner party, in about 40AD, a couple of nervous aristocrats asked the emperor Caligula why he was laughing so heartily. “Just at the thought that I’d only have to click my fingers and I could have both your heads off!” It was, actually, a favourite gag of the emperor (he had been known to come out with it when fondling the lovely white neck of his mistress). But it didn’t go down well.
    西元40年,在某個皇宮的晚宴中,一對貴族夫妻緊張地問皇帝卡利古拉:為何他笑的如此開懷?
    「只要彈個手指,我就能擁有兩位的頭。」他回答。
    他的確是一個熱於惡作劇的皇帝(他每次出現總是撫摸著情婦白皙的頸子),但卻讓人難以有好感。

  • 語言學習,  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初學─學習心得分享

    這篇文的目的主要是做個記錄,因為顛簸學到現在也一年了,因為不是學生身分,無法到大學裡去選課,一路上算是學的很艱辛,到現在才好不容易對阿語有一點FU,相同的學習時間我西班牙語已經可以靠自己讀文章了,就知道阿語有多靠杯難,為了紀念,我整理了這一年的心得,如果你正在考慮學阿拉伯語,或許可以參考看看。

    (2018/07更新:更新了一些連結)

  • 公開課筆記,  羅馬建築

    【公開課筆記】羅馬建築(二)It Takes a City

    課程說明

    本文是為耶魯大學公開課中的「羅馬建築」影片中所做的中文筆記,這份筆記盡可能重現教授上課時所有出現的圖片。全筆記一覽請點:公開課筆記羅馬建築
    課程名稱:ROMAN ARCHITECTURE
    課堂:It Takes a City: The Founding of Rome and the Beginnings of Urbanism in Italy
    講師:Diana EE Kleiner
    課程網頁:http://oyc.yale.edu/history-art/hsar-252#overview

    課堂的圖片來源有幾種:
    1.google圖片
    2.google地球截圖
    3.教授自己照的
    前兩種通常透過網路能找到相同的圖,但第3點的話我就只能盡量找類似的做成筆記。
    該課程教授課堂經常使用Google Earth(連結),其中有提到古羅馬版的google earth,不過這個服務現在已經因為一些爭議而停止了,但地形圖仍可使用。

    另外本文除了上課圖片,也會增加一些我自己的註解與說明,大部分都是我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而加以補助,請各位斟酌使用。

    本堂重點

    1.羅馬早期建築的風格來源
    2.羅馬的城牆與砌牆法
    3..區分出伊特魯裡亞與希臘風格的差異
    4.三種柱式:多利安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
    5.羅馬早期神廟風格

  • 文章翻譯,  羅馬

    【翻譯】三世紀的中國對羅馬的看法

    原文來自http://io9.com/heres-what-third-century-china-thought-about-the-roman-1253007513/all
    此文是外國人對於中國人怎麼看羅馬人的短文,內容不複雜,一樣會於文末做一些簡單的補充。
    這篇翻譯最妙的部份,在於看到中國文言文翻成英文後味道整個不見XD,只能說翻譯真的是門藝術啊,請各位務必於閱讀下文時體會看看這種微妙的衝突感。

    18z5avs4m2530jpg

    Here’s what third-century China thought about the Roman Empire
    Rob Bricken
    三世紀的中國對羅馬的看法

     

    Third-century China got around the ancient world. They even made it to the Roman Empire, and wrote down their thoughts on these strange foreigners in the Weilüe, a third-century C.E. account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Here’s what China had to say about their imperial neighbors!
    西元三世紀時,中國人的足跡已遍及古代世界,他們甚至曾到過羅馬帝國,並在《魏略》一書中寫下他們對這些奇怪外國人的感想。《魏略》記述了兩國在三世紀的交流。來看看中國人對他們的帝國鄰居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