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古羅馬共和國的選舉(下)
爭取選民支持
羅馬官員的任職期短,有志於最高權力的人,必須無時無刻地給選民留下好印象,不管是政治家或是政客,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除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外,最重要的就是獲取民心。故羅馬比較少看到選前支持率高,任職後滿意度一路下滑的狀況。
對當時的選民來說,在無其他耀眼功績的比較下,通常會以家世考量為最大基準,羅馬人傳統上認為,偉人的子孫會繼承其偉業與高貴的德行。但在依靠選舉才能出任官職的時代,爭取支持是必要的行為,像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連勝文就不可能只用「我爸是連戰」這招來贏得選民,依然要下鄉working stay,對選民介紹自己仍然是很重要的。
漫談古羅馬共和國的選舉(上)
寫這篇文最早的因素是想知道凱撒怎麼有辦法為了選舉欠了那麼多錢?他的錢花到哪了?一個人不可能欠錢都不還,凱撒又如何靠政治手段還錢,這都是我好奇的部分。
後來偶然在聯合報社刊中看見一篇名人投書─林中斌《西賽羅勝選的悲劇》,主題談的是美國輔選名人卡維爾(James Carville)如何引用西塞羅時代的競選策略,讓布希登上總統大位。林先生可能對羅馬史不算太熟,他引用的詞不是常用譯名,例如執政官→羅馬最高執政官(多此一舉的譯名?),另外也把喀提林(英:Catiline 拉丁:Catilina)誤植為卡塔麟納(Catalina)。
好奇之下查了卡維爾的原文,是名為《Campaign Tips From Cicero(西塞羅的競選提示)》的文章,這篇文談到了一篇很有名的羅馬書信,是西塞羅的弟弟昆圖斯所撰寫的《Commentariolum Petitionis(選舉手冊,中譯為贏了再說)》,鉅細靡遺描述了當時的選舉手段,許多部分就算應用在當代也毫無違和,讓我意外地發現羅馬世界的選舉生活與現代的相似性,所以從研究凱撒如何花錢,變成羅馬選舉的窺探。
對於歷史,我一直希望能關注「人」的生活方式,否則此篇文章只需單純整理網路資料便可成文,這是受《漢尼拔與坎奈的幽靈:羅馬共和最黑暗的時刻》的影響,這本書並沒有單純地把歷史事件當成跑馬燈走過,反而是深入地觀察那些曾經活過的人,如何生,如何死;愛著誰,恨著甚麼,當走入他們生活,理解為何他們如此行動,有些迷茫,便可由此解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或許透過羅馬人,我們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