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羅馬女性的遺產傳承
前言:
羅馬曾三次統一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德國學者─魯道夫·馮·耶林 (Rudolf von Jhering)
這次翻譯的文章,是找資料時,看到有位研究羅馬女性的學者Alessandra Valentini(亞麗珊德拉•瓦連提尼)將其論文《From Mother to Daughter:Aemilia Tertia’s Legacy and Ornamenta》公開在網路上,內容是討論大西比奧的妻子與女兒是如何在羅馬法的制約下,達成傳承遺產的目的。難得遇到同為研究大西比奧相關人物的人,就厚顏無恥地找到她聯絡方式,寫信詢問這篇是否可以翻譯並公開,教授慷慨同意了,非常感激Alessandra Valentini教授授權。
由於個人的因素,本篇會著重於羅馬女性的研究,原文大量牽涉到羅馬法中的婚姻法與繼承法,加上論文原本是寫給有相關知識的人看的,省去了一些資訊,所以在此先建構簡單的背景知識,幫助理解論文,也在文章最後做一些釐清。
羅馬法
目前世界上的法律可以區分為兩大法系,一個是「英美法系」(或稱普通法、海洋法),另一個則是「歐陸法系」(或稱大陸法、成文法),歐陸法系可以追溯到查士丁尼所編的《民法大全》,是羅馬法集千年精華之大成,台灣的法律也是根據歐陸法而來,可以說羅馬法是台灣法律的祖先。
雖然台灣人每天都對法律罵來罵去,但做為有成文法典的國家,透過一定程序所立出的法條,在大多數人心中還是有其權威性,但這種權威性的雛形是來自羅馬人千年來不斷對法律的修正,我們的法律可以說是站在羅馬人的肩上所構成。
古羅馬法博大精深,無法一篇論足,這篇文章著重的是民法中的繼承法,如果比較台灣與古羅馬兩邊的繼承法,可發現有相當大的雷同,不得不佩服羅馬人在法條上的嚴謹與通用性。
【翻譯】大西庇阿略傳
原文來自:http://www.historynet.com/romes-craftiest-general-scipio-africanus.htm
因為翻譯引進先後的關係,中文世界恐熟悉漢尼拔甚過於大西庇阿,漢尼拔高超戰術的運用,與他的攻打羅馬的壯志未酬,讓中文世界對其深有惋惜之感,但做為打敗「羅馬的恐懼」的大西庇阿,卻在中文世界較少人知。
大西庇阿,全名普布利烏斯‧科爾涅留斯‧西庇阿‧亞非利加努斯(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約出生於公元前236年,出身貴族,自20幾歲領軍後全無敗績,為陷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泥淖的羅馬找到新的出路,並打敗了漢尼拔,徹底改變地中海世界的勢力平衡,在羅馬史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他所出身的家族名將輩出,現今義大利的國歌,第一段就有提到西庇阿家族,可是說是羅馬武力的象徵:
義大利眾兄弟,看祖國正奮起,
已戴好西庇阿古頭盔、英雄帽。
如果不是大西庇阿,羅馬在布匿戰爭中可能會多浪費許多年,這個不受禮法制度約束的年輕人,帶有一種神祕的宗教氣質,讓人覺得他深受神靈眷顧,實際上卻有著超乎理性的冷靜頭腦,謹慎規劃,大膽行事,他有高貴的血統,一生的摯友卻是個平民;他有超凡的魅力,不論敵人或盟友都為其折服,就連不太喜歡西庇阿處處挑戰體制的蒙森(雖然我覺得他除了凱撒誰也不喜歡XD),也替他下了這樣的評註:他對於自己的偉大非常自信,以致不知有嫉妒或仇恨,恭而有禮承認他人功績,慈悲地原諒他人過失,他是個絕好的軍官,爐火純青的外交家,而不帶這兩種職業使人生厭的特色,他把希臘文化與羅馬最完滿的民族感合而為一,言談既見才氣,舉止風流──所以士兵、婦女、本國人和西班牙人、元老院的政敵和比他偉大的迦太基敵人,對於普布利烏斯‧西庇阿無不心悅臣服。
一篇短短的文章可能無法一展其人魅力,也許他軍事知名度不如漢尼拔,政治才華不如凱撒,但他高貴而特出的人格特質,仍讓六百多年後的羅馬史家,抱持著尊敬的心情在史書上寫下:在他及他其後的年代裡,在全體羅馬人中,他都是數一數二的。
*由於個人能力不足,翻錯誤譯在所難免,還請各位多多鞭斥。
Rome’s Craftiest General: Scipio Africanus
羅馬的狡黠將軍─西庇阿‧亞非利加努斯(譯者加註)前情題要:公元前二世紀,正在崛起的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勢爭奪地中海的掌控權,勢同水火的兩大強國處於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為了完成父親對羅馬復仇的遺願,漢尼拔率領軍團從西班牙出發,穿過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而當時僅17歲的西庇阿,則依照羅馬貴的傳統,跟著家族親人前往戰場,原本以為只是單純跟著戰無不勝的羅馬軍團實習,沒想到西庇阿面對的是滿壞復仇之火的天才將領……
漫談古羅馬共和國的選舉(下)
爭取選民支持
羅馬官員的任職期短,有志於最高權力的人,必須無時無刻地給選民留下好印象,不管是政治家或是政客,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除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外,最重要的就是獲取民心。故羅馬比較少看到選前支持率高,任職後滿意度一路下滑的狀況。
對當時的選民來說,在無其他耀眼功績的比較下,通常會以家世考量為最大基準,羅馬人傳統上認為,偉人的子孫會繼承其偉業與高貴的德行。但在依靠選舉才能出任官職的時代,爭取支持是必要的行為,像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連勝文就不可能只用「我爸是連戰」這招來贏得選民,依然要下鄉working stay,對選民介紹自己仍然是很重要的。
漫談古羅馬共和國的選舉(上)
寫這篇文最早的因素是想知道凱撒怎麼有辦法為了選舉欠了那麼多錢?他的錢花到哪了?一個人不可能欠錢都不還,凱撒又如何靠政治手段還錢,這都是我好奇的部分。
後來偶然在聯合報社刊中看見一篇名人投書─林中斌《西賽羅勝選的悲劇》,主題談的是美國輔選名人卡維爾(James Carville)如何引用西塞羅時代的競選策略,讓布希登上總統大位。林先生可能對羅馬史不算太熟,他引用的詞不是常用譯名,例如執政官→羅馬最高執政官(多此一舉的譯名?),另外也把喀提林(英:Catiline 拉丁:Catilina)誤植為卡塔麟納(Catalina)。
好奇之下查了卡維爾的原文,是名為《Campaign Tips From Cicero(西塞羅的競選提示)》的文章,這篇文談到了一篇很有名的羅馬書信,是西塞羅的弟弟昆圖斯所撰寫的《Commentariolum Petitionis(選舉手冊,中譯為贏了再說)》,鉅細靡遺描述了當時的選舉手段,許多部分就算應用在當代也毫無違和,讓我意外地發現羅馬世界的選舉生活與現代的相似性,所以從研究凱撒如何花錢,變成羅馬選舉的窺探。
對於歷史,我一直希望能關注「人」的生活方式,否則此篇文章只需單純整理網路資料便可成文,這是受《漢尼拔與坎奈的幽靈:羅馬共和最黑暗的時刻》的影響,這本書並沒有單純地把歷史事件當成跑馬燈走過,反而是深入地觀察那些曾經活過的人,如何生,如何死;愛著誰,恨著甚麼,當走入他們生活,理解為何他們如此行動,有些迷茫,便可由此解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或許透過羅馬人,我們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