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學到中級─拉丁語心得分享
前言
這篇是上一篇初學心得分享的接續,因為上一任老師過世了,而後又因緣際會收到老師遺贈的拉丁語書籍,這件事在我原本想學拉丁語的熱情上加了一點使命感吧(?),想說無論如何我都一定要繼續下去,後來很幸運在短時間內找到一名適合自己需求的老師,目前也持續上了一段時間,故整理心得後來做個分享。
為什麼要學拉丁語
因為我是個羅馬史粉絲,想跟我的古羅馬偶像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說同一種語言(前因後果請看談外語學習心路歷程─西班牙語),就跟迷妹想追歐巴而跑去學韓語的動機是一樣的,只是拉丁語現在不是通用語了,沒想到竟然斷斷續續撐了好幾年,至少我覺得這個過程是還蠻快樂的。
但拉丁語在台灣的問題是太冷門了,很容易斷班, 輔大雖然有拉丁語暑期班,不過只有密集班,我平時要工作不太可能一整周的下午都去上課,而師大和公館離我家太遠了,又開不上去,我不想在初級無限輪迴。
雖然我平時很喜歡同儕一起學習的團體班, 但舟車勞頓這件事開始讓我認真思考網路家教的可能,加上我自己專研羅馬史,如果都讀原典了還要聽老師解釋基礎名詞會有點浪費時間,我實在無法想像上拉丁文課居然還要跟同學解釋Jupiter跟Cupid的差別…..(好吧我承認我這方面很機車)
【翻譯】羅馬女性的遺產傳承
前言:
羅馬曾三次統一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德國學者─魯道夫·馮·耶林 (Rudolf von Jhering)
這次翻譯的文章,是找資料時,看到有位研究羅馬女性的學者Alessandra Valentini(亞麗珊德拉•瓦連提尼)將其論文《From Mother to Daughter:Aemilia Tertia’s Legacy and Ornamenta》公開在網路上,內容是討論大西比奧的妻子與女兒是如何在羅馬法的制約下,達成傳承遺產的目的。難得遇到同為研究大西比奧相關人物的人,就厚顏無恥地找到她聯絡方式,寫信詢問這篇是否可以翻譯並公開,教授慷慨同意了,非常感激Alessandra Valentini教授授權。
由於個人的因素,本篇會著重於羅馬女性的研究,原文大量牽涉到羅馬法中的婚姻法與繼承法,加上論文原本是寫給有相關知識的人看的,省去了一些資訊,所以在此先建構簡單的背景知識,幫助理解論文,也在文章最後做一些釐清。
羅馬法
目前世界上的法律可以區分為兩大法系,一個是「英美法系」(或稱普通法、海洋法),另一個則是「歐陸法系」(或稱大陸法、成文法),歐陸法系可以追溯到查士丁尼所編的《民法大全》,是羅馬法集千年精華之大成,台灣的法律也是根據歐陸法而來,可以說羅馬法是台灣法律的祖先。
雖然台灣人每天都對法律罵來罵去,但做為有成文法典的國家,透過一定程序所立出的法條,在大多數人心中還是有其權威性,但這種權威性的雛形是來自羅馬人千年來不斷對法律的修正,我們的法律可以說是站在羅馬人的肩上所構成。
古羅馬法博大精深,無法一篇論足,這篇文章著重的是民法中的繼承法,如果比較台灣與古羅馬兩邊的繼承法,可發現有相當大的雷同,不得不佩服羅馬人在法條上的嚴謹與通用性。
【翻譯】羅馬精神(上)
tu regere imperio populos, Romane, memento
(hae tibi erunt artes), pacique imponere morem,
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羅馬人,記住,你應當用你的權威統治萬國,這將是你的專長,你應當確立和平的秩序,對臣服的人要寬大,對傲慢的人,通過戰爭征服他們。
──埃涅阿斯紀
原文來自:Roman virtues 羅馬人的德行
http://www.novaroma.org/nr/Roman_virtuesVirtus,德行,最初在拉丁文裡,指的是「像個男人般的樣子」,後來延伸成「一個公民的德行」。
在羅馬公共事務的領域中,Virtus是指具有「像男子般的參與公共事務態度」。眾多代代相傳的Virtus,或可稱做mores maiorum(祖制習俗),是構成整個羅馬傳統價值觀的文化,也是羅馬引以為傲,足以統御地中海世界的特質。
其實古羅馬並沒有什麼成文法條或是教科書條列這些德行,羅馬人並不是個會在國家教育上多所干涉的民族,由於羅馬的學校很晚才出現,加上父權的強大,對於品行的教導,大多是讓年輕人跟在長輩身邊,模仿父輩的言行舉止,讓這些品行以一種傳統而不容踰越的方式傳承下來。
而不同時代,對品行的要求也並不一致,這些對德行的想法大多數散見在各羅馬文人史家的作品之中,例如西塞羅雖然有提羅馬人的德行,僅有做四個簡單的分類,故以下的各種德行都是後人依據史料整理而成。
原文分成兩大部分,一個是個人的德行,一個是公眾的德行,考慮到資料蒐集複雜,故拆成兩篇翻譯。
由於這些拉丁字非常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彙翻譯,分類又非常細膩以至於很難區別,有的甚至連英文都很難找到對應辭,故非常需要註釋,我在己力許可盡可能補充資料,但個人能力有限,若有謬誤之處,還請留言或來信指教。
Personal virtues
個人的德性These are the qualities of life to which every citizen (and, ideally, everyone else) should aspire. They are the heart of the Via Romana — the Roman Way — and are thought to be those qualities which gave the Roman Republic the moral strength to conquer and civilize the world. Today, they are the rods against which we can measure our own behavior and character, and we can striv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them in our everyday lives.
下述這些品行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具去追求的(理想上,是所有人),這些是羅馬精神的核心,給予羅馬共和國強韌的品行去征服與教化整個世界。
今日,這能做為我們衡量個人行為的標竿,並更清楚地理解這些品行,應用在生活之中。漫談古羅馬共和國的選舉(下)
爭取選民支持
羅馬官員的任職期短,有志於最高權力的人,必須無時無刻地給選民留下好印象,不管是政治家或是政客,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除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外,最重要的就是獲取民心。故羅馬比較少看到選前支持率高,任職後滿意度一路下滑的狀況。
對當時的選民來說,在無其他耀眼功績的比較下,通常會以家世考量為最大基準,羅馬人傳統上認為,偉人的子孫會繼承其偉業與高貴的德行。但在依靠選舉才能出任官職的時代,爭取支持是必要的行為,像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連勝文就不可能只用「我爸是連戰」這招來贏得選民,依然要下鄉working stay,對選民介紹自己仍然是很重要的。
漫談古羅馬共和國的選舉(上)
寫這篇文最早的因素是想知道凱撒怎麼有辦法為了選舉欠了那麼多錢?他的錢花到哪了?一個人不可能欠錢都不還,凱撒又如何靠政治手段還錢,這都是我好奇的部分。
後來偶然在聯合報社刊中看見一篇名人投書─林中斌《西賽羅勝選的悲劇》,主題談的是美國輔選名人卡維爾(James Carville)如何引用西塞羅時代的競選策略,讓布希登上總統大位。林先生可能對羅馬史不算太熟,他引用的詞不是常用譯名,例如執政官→羅馬最高執政官(多此一舉的譯名?),另外也把喀提林(英:Catiline 拉丁:Catilina)誤植為卡塔麟納(Catalina)。
好奇之下查了卡維爾的原文,是名為《Campaign Tips From Cicero(西塞羅的競選提示)》的文章,這篇文談到了一篇很有名的羅馬書信,是西塞羅的弟弟昆圖斯所撰寫的《Commentariolum Petitionis(選舉手冊,中譯為贏了再說)》,鉅細靡遺描述了當時的選舉手段,許多部分就算應用在當代也毫無違和,讓我意外地發現羅馬世界的選舉生活與現代的相似性,所以從研究凱撒如何花錢,變成羅馬選舉的窺探。
對於歷史,我一直希望能關注「人」的生活方式,否則此篇文章只需單純整理網路資料便可成文,這是受《漢尼拔與坎奈的幽靈:羅馬共和最黑暗的時刻》的影響,這本書並沒有單純地把歷史事件當成跑馬燈走過,反而是深入地觀察那些曾經活過的人,如何生,如何死;愛著誰,恨著甚麼,當走入他們生活,理解為何他們如此行動,有些迷茫,便可由此解開。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或許透過羅馬人,我們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