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Livius)筆下的的荷拉斯三兄弟
羅馬研究

李維(Livius)筆下的的荷拉斯三兄弟

這篇算是LLPSI拉丁語第二冊教材Roma Aeterna心得記錄(上)的分支文章,因近日讀完李維(Livius)《羅馬建城以來史(Ab urbe condita)》第一卷全卷,裡面有些歷史故事頗有感觸,故記錄我讀羅馬史原文的一些想法。

李維(Titus Livius)是著名的羅馬史作家,出生於羅馬共和國末期,後來奧古斯都掌權後也對其效忠,其最出名的作品《羅馬建城以來史(Ab urbe condita)》(200卷僅留下約三分之一) 紀錄了古羅馬從傳說時期的到奧古斯都時期的歷史,其中最重要的是紀錄羅馬傳說時代的第一卷,由於其他作家關於羅馬早期歷史的作品並未流傳下來,導致李維的記載成為大多數人對羅馬傳說的唯一印象,他筆下的描述經常成為西洋藝術畫作被引用的題材。以中國史舉例來說,例如我們對三皇五帝、黃帝與蚩尤的爭戰等等的傳說,這些都是來自司馬遷的《史記》,而少有其他引用的版本,李維作品的廣傳程度幾乎相當於司馬遷。

我讀的課本《Roma Aeterna》將《羅馬建城以來史(Ab urbe condita)》第一卷全部選錄,這卷原文純計算拉丁文大概只有A4紙張50~60頁左右,由於原文有些部分閱讀不易,就連我學拉丁文超過20年以上的老師,遇到困難的句子也是說他要去查個字典,我大概讀了10個月才把這一卷讀完。

李維的作品能撐過上千年,有個很大的原因是他文筆非常好,筆下帶有強烈的感情,吸引人不斷看下去,雖然有時候過於狗血扭曲了歷史原型,以至於現代研究學者對其記述真實性抱持著幾分懷疑,但必須得說,李維長於重組歷史素材,將之編織成充滿英雄主義與賺人熱淚的故事,李維若是活在現代,必是漫威電影第一編劇。

​第一卷中我個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其中之一是荷拉斯三兄弟(Horatii)的故事,由於原文頗長,簡述如下:

在羅馬第三任國文Tullus Hostilius期間,還是小小城邦的羅馬,和鄰居阿爾巴(Alba)起了衝突,說是鄰居,但從現代地圖看近的不得了,大概就是世紀帝國二走到敵方的距離吧,總之因為戰事沒什麼進展,兩方便協議各派出三個人代表國家決鬥:「統治權將歸於勝利的一方(ibi impertium fore unde victoria fuerit)_」,​獲勝的民族將毫無異議地統治另一個民族(ut cuius populi cives eo certamine vicissent is alteri populo cum bona pace imperitaret.)

阿爾巴大約在橘色區塊的下半部


​於是雙方各派出三位孿生兄弟出戰(別問我為什麼剛好都是三胞胎),羅馬方是荷拉斯兄弟 (Horatii) ,阿爾巴是庫里亞兄弟(Curiatiis),兩邊在軍隊圍著的空地開始戰鬥,雙方屏息地看著雙方搏鬥,這段讀了原文才知道李維寫得非常刺激動人,相當具有畫面感,例如一開始描寫兩方交鋒:

Ut primo statim concursu increpuerunt arma micantesque fulserunt gladii, horror ingens spectantes perstringit et neutro inclinata spe, torpebat vox spiritusque.
首先,兩方很快衝上攻擊,劍刃互擊鏗鏘震響,濺出點點星火,旁觀者滿溢著巨大的恐懼,希望不傾向任一方,聲音停止了,呼吸也為之屏息。

一開始羅馬落下風,荷拉斯其中兩兄弟戰死,羅馬人頓覺失去了希望。而庫里亞兄弟三兄弟雖然暫時取得上風,但身上多處負傷,剩下的那個沒有受傷荷拉斯,他冷靜地衡量了情勢,決定各個擊破,他一邊逃跑一邊拉開三兄弟的距離,然後一個一個把他們打倒,總之這個戰術相當實用,肯定傳承千年,因為現在打電玩時,玩家怕被怪圍毆,也會一隻一隻拖出來打。​

最後一位庫里亞看到自己的兄弟被殺,身上又負傷,頓時喪失了鬥志,於是荷拉斯用劍刺穿他的喉嚨,並把他身上的鎧甲與披風當作戰利品拿走,羅馬大獲全勝,欣喜若狂。


​李維在短短的一段故事,利用了故事起承轉合,先是描繪觀眾緊張不安的心情,中間一度落敗,絕望壟罩羅馬,到最後荷拉斯奮起一搏,讓局勢逆轉得到最終勝利,每個情節都讓人手心冒汗,就像一部會大賣的英雄電影。

可惜的是,最終的結局卻不是如此美好。​

因為荷拉斯的獲勝,羅馬人獲得了統治阿爾巴的權力。荷拉斯在歡欣鼓舞的民眾簇擁下回到家鄉,在城門口迎接他的卻是是淚流滿面的妹妹,原來妹妹不久前才與庫里亞其中一個兄弟訂親,而她未婚夫染血的戰袍,正披在荷拉斯身上,妹妹知道未婚夫被殺,傷心欲絕(李維還強調妹妹跟庫里亞兄弟不是政治婚姻到底是多狗血!!!)​

看見妹妹如此哀傷,荷拉斯大感憤怒,於是他衝過去殺死妹妹,並且大喊:

“Abi hinc cum immaturo amore ad sponsum ,oblita fratrum mortuorum uiuique, oblita patriae. Sic eat quaecumque Romana lugebit hostem.”

「帶著你那不合適的愛滾去你未婚夫那吧!你忘了你死去和活著的兄弟、忘了你的祖國,任何哀悼敵人的羅馬婦女都應當這樣死去!」​


​荷拉斯弒親的舉動大大震撼了社會,荷拉斯被告上法庭,按法應當處死,但在國王的通融下有了讓他上訴的機會,荷拉斯面臨判死刑的可能仍然無所畏懼,於是荷拉斯的父親哭著對民眾說(當時的法庭都是在民眾前開庭),請可憐他這個老父親,他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跟一個女兒,剩下來的兒子雖然為了國家帶來了如此大的權力,居然要被處死,這是多麼可恥的事情!如果是他,他會認同兒子殺死女兒的行為,若兒子沒有這麼做,他就會以父權懲罰他。(註:羅馬父權非常大,足以決定兒女的生死)​

這個故事的最後,人民被荷拉斯的勇氣和他父親的淚水感動,法庭決定釋放荷拉斯,之後羅馬在女兒死掉的地方放了一根用於吊刑的梁柱,讓該家族以布罩頭的兒子從底下穿過作為贖罪(象徵吊死)。

法國知名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以此故事為藍本創作的《荷拉斯兄弟之誓》是目前最常見的配圖,大衛也因為此作而爆紅,開始他偉大的畫家生涯,他最知名的作品就是大家常見的拿破崙騎馬圖。

荷拉斯兄弟之誓

雖然此畫作名為《荷拉斯兄弟之誓》,但實際上遍尋現在的古典文獻,並沒有描述荷拉斯兄弟與父親起誓的相關紀載,所以這個畫面是大衛的想像,但他成功的地方是利用大眾對這個故事的認識(李維版故事在西方是從小耳濡目染的),進而創造出能激起大眾愛國心的畫作。

而現代網路上傳誦的荷拉斯故事與關於大衛《荷拉斯兄弟之誓》的介紹,差不多都是在荷拉斯被釋放後畫下句點,但這個故事的後續是阿爾巴不久後又毀棄盟約,煽動其他民族再度與羅馬發生戰爭,三胞胎付出的死亡都是徒勞無功。

由於李維版的羅馬故事結局常常是大好的英雄主義,幾乎每個人都是美國隊長那種無私無畏的人,就算大壞,也能逆轉收場(例如Coriolanus的故事),而這個有些複雜的結尾在李維的敘述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考慮到早於李維的西塞羅也曾經寫過荷拉斯殺死妹妹的案例,做為法律上的探討(此作似乎未完成),也許這個故事是真的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只是經過種種改編後被嫁接到其他時代。

在李維生活的羅馬時代,這個故事主要展現羅馬法律的發展(人民有上訴的權利)與當時推行的道德觀(應當愛國勝於私人情感),但其情節從現代角度來看,十分令人不安,因為他訴說了一個國家情感徹底壓制個人情感的故事,而陷入其中掙扎的妹妹在矛盾之中被無情地殺死,而且一句台詞也沒有,那些不為人知的哀傷都被愛國主義所埋沒,結尾阿爾巴甚至反悔再挑起戰爭,讓衝擊感更為強烈。身處於現代民族主義逐漸愈發極端的世界,看了不由得顫慄起來,或許同為女性,看完這個故事之後,彷彿見到脆弱的燭光無情被無情捏熄,令人感到心痛,荷拉斯的上訴成功挽回了性命,但妹妹的控訴,只能如一縷輕煙,永久消逝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訂閱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最舊
最新
內嵌反饋
檢視所有留言